2008-05-09

《作文杂谈》的杂谈

年内买了中华书局为张中行出的文集,这几天陆续看了其中的《作文杂谈》。

最早还是在中学的时候,似懂非懂地看了他的《顺生论》,不是中国传统的孔孟或者老庄,也不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或者思辨,而是中西杂糅,融入他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和思考,加之文笔平易,如老人的聊天,娓娓道来。现在回头看来,确是多受教益。后来又看了他的《碎影流年》,于是进一步阅读这位老先生的文字,特别是负暄琐话、续话和三话,可惜很多因为出得早,已不易觅得。

前年和去年,中华书局陆续出了张老先生的作品系列,计有《诗词读写丛话》、《禅外说禅》、《顺生论》、《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作文杂谈》9种。整套书淡黄色调,装帧设计淡雅朴素、排版合理明晰、文字大小适中,书名全部由启功题签,封面插图是丰子恺的漫画,捧在手里玩赏翻读,的确叫人赏心悦目。

《作文杂谈》应该是其中最轻易的一种,于是拿来先读。这是写给中小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和家长的作文入门书。我是格局渺小的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总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我把现在狗屁不通的文字水平归咎于我在该读这样的书的时候没有读,也没有人用书里说的方法教育我。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张老先生谈了很多写好作文的方法,其中一条是多读,并且是多读好的作品,“作文选” 之类的东西可以读,但不能多,不然水平永远在其之下。这是浅显的道理,可是为了速成、应付考试,我就干过背诵作文选范文的好事。初中的时候我曾经自己花钱 买了一本鲁迅的散文选集,当时目的很功利,就是里面有注释,可以防备老师的提问,如大家所知,鲁迅的文章对中小学生而言是可怕的障碍。我的语文老师看后 说,这书太贵了,可以不必买。老师具有节俭朴素的良好品质,可惜他显然不注重学生阅读高质量的原典的方法。这样的老师应该不止一位两位吧?所以至今,除了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没有其他的语文老师(仅限大学以前)给我留下很好的记忆。这位老师教了几十年的一年级语文,我的父辈和我的弟妹都曾经是她的学生, 她的普通话不带一点乡音,虽然我学不到她的5成,但我仍然感激她,尽管她没有教过我作文。

不过我也有“高起点”的时候,这“高起点”直接导致了初中整个班后来只有我一个人读了文科。我平生第一次翻过的书是爷爷家里一本烂了的《施公案》, 奶奶用来垫锅底,虽然书里一句话我也看不懂。高中之前,我成天跟着妈妈和邻居一班阿姨婶婶一起听潮剧,这事的坏处是我少了很多和同龄小朋友一起捕鱼、偷摘 果子和打架的时间。好处是后来我看到一些成语的时候就知道音和义,尽管形还是第一次见到;此外是读到“之乎者也”一类文字的时候不会害怕、没有隔膜。我最 先收到的赠书是两位舅舅送给我的现在已记不清本版的唐诗选集和宋词选集,只记得唐诗那本薄,黄色,有插图;宋词那本厚、蓝绿色,也有漂亮的插图。当时仍然 懵懵懂懂地翻阅,以后再碰到课本里的唐诗宋词,就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搞得像书香门第一样地回忆往事,目的是印证《作文杂谈》里的另一个意见,写作文应该先“乱”写“乱”读,写作 的理论知识可以不着急,在有一定感性认知后再接受理论指导,这样才不会无所适从,不明所以。总的意思是,《作文杂谈》可以给像我这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 人作为补课的教材,值得推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