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9

我是马屁精

事实上我是去年年初才知道有马未都这个人,仍然是从“锵锵三人行”上认识,那几集谈王朔。后来就陆陆续续在节目里见到他,觉得好,但也没感觉特别。今年有一期《新周刊》讲窦文涛和三人行,说到三人行这个节目想拓宽话题,于是搬到北京录制,但由于文化生态、政治环境等因素,其实合适的嘉宾并不多,查建英和马未都就是这不多里的两个人。

原来老马真不简单。上个世纪80年代他写了一个小说《今夜月儿圆》,当时非常牛B的《北京青年报》 用半版帮他发出来,后来就被看中调入青年出版社当编辑,推出了王朔很多后来大红大紫的小说。再后来又跟王朔、刘震云等成立了海马歌舞厅和海马影视工作室。 可是去歌舞厅的人都是熟客,据说当时的人大多以吃饭不用付钱为荣,所以歌舞厅从成立之日起基本出于亏损状态。而海马影视工作室则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等作品,这两个剧我小时候都看过。

前几期的《三联生活周刊》 封面做了马未都的故事。老马说他赶上了好时代:他之前懂古董的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这些玩意,一朝被蛇咬,也就变成了惊弓之鸟,不敢玩;他之后当更年轻 的人懂得古董价值的时候,这玩意已是天价,年轻人又没多少钱,玩不起。所以他得天独厚,玩古董玩出名堂,而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也上了百家讲坛,很火。买来趁热打铁出的《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确实好,能勾人兴趣,像我这种明摆着没能力弄这东西的人都能感 受到其中的魅力。我想应该是老马在这里面更多地倾注了文化关怀,加之文学青年与生俱来文字功底,让人欲罢不能,使我“想见其为人”。

一听,演讲录像和书本文字确实各具诱惑。黄集伟说马未都的修辞刻意内敛,“他(马未都)的语文是阅历与经验、 知识与文采无隙混合搅拌出的通透简明,晓畅活络,一种远离学院腔的“人话”……听他说古,就能知道他私下里用过多少功;听他谈天,也能在他信手拈来的繁多 妙喻里窥见其广博的生活经验。”事实上他完全有能力像于丹、易中天那样,更加煽情,更加哗众。但是就是在这刻意的内敛里,他因睿智而掩盖不住的幽默仍不时 喷发。他说很多人说他像相声演员刘宝瑞。

前段时间我参观湖南博物馆而不得,原因就是现在很多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他们要腾出时间让“文物们”休息。虽 然悻悻,但我以为博物馆免费是一件好事。后来才知道老马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博物馆一免费,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将这些地方当成公园了,有事没事就去那里扭 秧歌玩扇舞;参观的人蜂拥而至,地上是脚印,墙上玻璃则是手印。他说从长久来说这对文物的保护是不利的,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可能又是一件好心办坏事的例 子。

马未都一直强调收藏不能只看着钱,有两句话他常用,叫“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他接受张越采访时回答“大 多数中国人都不敢露富,他为什么敢把自己的收藏拿出来成立博物馆让大家参观?”问题的时候说,他赶上了好时候,他感觉必须做一些和时代平行甚至超前一点的 事情,才对得起这个时代。(哈哈,说个题外话,我想人家老马是真正用自己的知识赚来了财富,才敢这样做吧,要是像某些人一样,手里拿的都是肮脏的钱,他也 没这个胆。)

马未都现在有很多粉丝,他们叫“马屁精”,据说还有很多女的还赤裸裸地向他示爱。我不是女的,没资格示爱,不过大概也算一个“马屁精”吧。

最后要感谢我至爱的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不说,有三个中老年嘉宾让我感觉特别性感,因知识带来的性感,首先是许子东,后来是梁文道,现在加上个马未都。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