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4

应应“五四”的景

这几天到处都在谈“五四”,毕竟是九十周年了嘛。去年我还没到二十八岁,据说还算青年,单位说可以放假半天。今年已经二十八岁多了,这个资格和待遇也没有了。“五四”跟我还有关系吗?专家学者们说,有,跟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

每年这个时候,国家领导人都会找青年们训训话,讲青年们要记住“五四”精神,把自己的命运跟国家的兴衰结合起来。大意是如此,具体却总有差别,有时是维护主权独立国家统一,有时是改革开放放眼世界,有时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昨晚看凤凰台的“世纪大讲坛”,陈平原讲“五四”。陈用“泥沙俱下”、“众生喧哗”、“生气淋漓”三个词来概括五四。他企图通过资料的耙梳尽量还原“五四”的现场。可是历史总是被想象的,历史总是被当下的价值需要所挟持,“五四”也不例外。上网看《联合早报》和《金融时报》,他们也谈“五四”。《金融时报》还讲到“五四”运动里包含的普世价值,好玩的是前几天听北京来的某部某局一个副局长的讲座,居然大批普世价值。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我还是不由想到这句老话:真是皇帝不急太监。

肉食者谋,咱也管不了许多。倒是陈平原在讲座里提及的一些掌故较有意思。二十七岁的胡适到北大哲学系当教授,哲学系的学生顾颉刚听了不知道好坏,请国学门(应该就是中文系的前身)的傅斯年来评判。傅听后说,胡的学问虽然一般,但他讲的内容路子是对的。所以他呼吁学生们要支持胡适,不要拆他的台。(傅的能量也真够大的,跟黑社会一样,据说“五四”当天学生游行,傅斯年就是组织者^_^)这件事胡适后来很感激,高度评价了傅斯年等学生创办的一份杂志《新潮》,说水平不在老师们弄的那本《新青年》之下。

另外一件事是,有人对胡适说,你是大人物,当然可以有“言论自由”,我们是布衣小人,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胡适听后说,我的言论自由也是自己一点一滴争取来的,并不是生来就如此。

所以我想,虽然谋者为肉食,但我们食草男也可以说点什么吧,所以还是敲下这些文字,应应“五四”的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