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意大利的出局,要是放在四年前,肯定让我痛彻心扉。那时,那群漂亮干净的小伙子,填补了我青春后期的感情空白。当然,这种感情是球迷对自己心爱球队 的拥戴之情,跟若干女球迷追捧贝克汉姆有本质的区别。四年之后的今天,所有的东西都不再那么狂热,除了toddi的口水和cassano的泪水,还让我心 有戚戚之外,其他都无足观了。相反,那些因为足球而衍生的副产品却吸引了我的眼球,比如那位久违了的韩乔生老师。
韩老师已经久未蒙面了,在这个不上镜就会被遗忘的时代里,他似乎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位和周星驰一起,曾经激活启蒙了我的幽默细胞——如果有 的话——的人物,就这样销声匿迹对我来说实在太残忍了。感谢欧洲杯,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的同时,也给了我怀念欢笑快乐的理由。可喜可贺的是他终于不负我 望,凭着威风不减当年的锐气挑起了一个拥趸压在他肩上的沉重担子。在偶露峥嵘的几场战役里面,他又将自己的解说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韩老师可以说是解说员中的劳动模范,每场球赛总是不停地说呀说,完美地秉承了他的老师宋世雄先生的广播解说风格,马不停蹄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气贯长 虹、出口千言离题万里,从球员的技巧,一下子说到民族精神,然后不带转折地接到唐诗宋词,偶尔会加上球员自己或者球员他母亲的一点花边新闻,接着又面不改 色地立刻切回比赛现场。在荷兰对捷克一役中,韩老师把刘建宏晾在了一边足足有20分钟之久。刘老师多少也算个腕,他郁不郁闷我不知道,反正接下来意大利对 保加利亚一场,刘老师干脆罢工了,他把陶伟推上了前线,可怜的陶先生也只能重蹈刘老师的覆辙,在韩老师滔滔长江泛滥黄河一般的轰炸下,陶先生只能见缝插针 地挤上那么可怜的几句,我和一起看球的朋友一致认为那是韩老师说累了不得不拿起水杯的时候,陶先生才拣到的机会。
关于韩老师的经典解说,在民间已经流传很广,受引用的程度跟周星驰电影的对白和《蜡笔小新》的台词差不多,其泛滥之势跟他自己的解说激情不相伯仲。球迷网民们日积月累总结出了一条“韩氏定律”:韩老师解说时,眼睛里看着球员甲,脑子里想起了球员乙,嘴里说着球员丙,实际上指的是球员丁,观众听了以为是球员戊。
下面随机摘录几段网上流传的韩氏语录,以飨有心之人:“你看她们的短裤也很有意思,网球运动员的短裤是特制的,里面可以放好几个球不掉出来。哦,不 对,她们穿的是裙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 “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体能和对抗性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比赛中的激烈程度,否则的话,就会像不倒翁一样一撞就倒……” “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现在场上火药味很浓,双方教练也在场下争风吃醋。”这些都是陈年旧语了,在最新进行的荷兰对捷克的比赛中,韩老 师又将他的语录刷新了一下:“……荷兰后卫海廷加效力于阿甲克斯,是荷兰队本场比赛的第一张黄牌……”“……现在是海廷加拿球,哦,对不起,是鲁本,鲁本 拿球,哦,原来是海廷加……”“……鲁本拿球,横传!鲁尼!射门!球进啦!!!鲁尼!鲁尼!哦!是范尼!……”在这场比赛中韩老师又一次向球迷们展示了他 跑位飘忽抓摸不定的技术和极高的汉语语法创造天赋。
在中国能以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语录的除了毛主席似乎就只有韩老师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韩老师也该暗自窃喜了。为了重温他的语录,我上网搜索了一下“韩 乔生”三个字,无所不能的google先生为我显示了8340个结果,而百度更绝,一下子给了36700个,用周星驰在《国产007》 里的话说,韩老师“并不是浪得虚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些难免添油加醋的调侃,韩老师的态度十分洒脱,他甚至也用戏谑的口气逐条披阅了“自己”的 语录,他承认大部分的确是他自己说的,但也有一部分存在张冠李戴的嫌疑,比如对于也是广为流传的“可能有些观众刚刚打开电梯,我们再把比分向大家报告一 下”这一条,韩老师冒着背叛师们的骂名信誓旦旦地指出,那绝对是宋世雄的杰作。他说他的确不如黄健翔、刘建宏这些科班出生的记者兼根正苗红的球迷那么专 业,毕竟他是半路出家,能在解说足球的同时给大家带来额外的快乐,就算被调侃他也在所不辞。
说得有点悲壮,可惜有些球迷并不买他的帐,有一种比较恶毒的说法是:“要是他再也不乱说了,那我们还要听他干吗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