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4

05.3.22:我读的杂志(一)

1、《万象

大概是03年末,寡居阳江的日子,孤寂而冷清。三两个星期一次回广州,大体是耐不住寂寞的人,而往日的朋友或为应卯或为学业正无暇旁顾。百无聊赖中,学而优成了经常光顾的去处,那里仍有一些旧梦可暖冷怀。

在进门不远的圆形书架上一本方形开本的《万象译事》吸引了我。内容均为西方文化著作的翻译,资中筠、陆谷孙、董乐山、施康强、董桥、刘绍铭,单冲着这些译者的名字,就叫人起难以割舍的情怀,更兼里面有以赛亚·伯林的论作及《欧洲风化史》和《爱欲经》 的选段。98年出的书,要价只是18元,实在是物超所止。刚取走书斜眼一看,旁边一排排放着名为《万象》的杂志,也是方形开本,精美的装帧下是美丽的文 字,文坛掌故、新潮近说、港台文事、欧美风流,或厚重质朴或轻灵飘逸,实在惹人怜爱。薄薄的一本,标价6元,5卷60本,算下来也要360元,对于当时尚 保有节俭美德的人来说,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先挑了晚近的几本,无奈回来之后,心里发痒,于是又分几批,陆续凑齐。

网上有人说这本海派杂志充满着小资的情调,小资得这么有型,贴上这个标签也无不可,于是以后期期不漏。直到05年第一期,在红枫叶,当把书拿到柜台的时候,老板说,杂志升价了,9元。虽然有点心疼,然上了贼船,也就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2、《读书

99年的夏天,高考已经结束,宿舍里一片狼藉,一堆应时的图书,藏之无味弃之可惜。无意间打听到中山路的旧书摊可以论近收购,于是和舍友收拾起来,连同本想舍弃的水桶一起卖掉,每人分得38元。

累赘处理停当,而接送的车下午才到,那就逛书店吧。

太平路的几家书店在潮州这座小城就相当于现在广州的购书中心。在文友摆杂志的书架上,《天涯》 是很久以前就看见过的,当时隔壁班的几个文学青年把这本杂志当成他们的圣经,整天捧在手里,让人看着觉得很有品味。在《天涯》旁边放着的几本《读书》却是 第一次看到。就像工作后有位同事填写个人资料在特长一栏填上“读书”两字让人看后肃然起敬一样,看到有杂志以读书为名还是想看个究竟的。只是当时对这本据 说曾经呼风唤雨独领风骚的杂志的内容一窍不通。要不是在作者中看到了陈平原这个名字,写的是有关北大百年校庆的内容,估计我是不会买下来的。至于陈究竟有 多nb,事实上我也不甚了然,只是宿舍里有一位他的村里人在吹水的时候提到这个名字。

后来每到书店,都会顺便买上一本,刻意搜罗的兴致是没有的,毕竟那些正襟危坐的文字见不到作者鲜活生动的性情。

去年在网上下载到读书20年的压缩包。显然沈昌文时代的读书较之汪晖让人更容易亲近。常常听说80年代是一个文化风云际会的时代,在那时的《读书》里面的确能够一窥端倪,也算是让人附庸了一把风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