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6

马家辉的目迷和耽美

我不喜欢看电影,有时却喜欢看写电影的文字。上海毛尖的《非常美,非常罪》和《慢慢微笑:毛尖自选集》很多都在《万象》上读过,但还是买了这两本集子,就是怕漏掉其中的一两篇。

事实上,电影常常是个由头,写的人不过是用电影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张爱玲说:“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如果说看电影是第二轮体验生活,那看关于电影的文字就是等而下之的第三轮了,也没关系,反正聊胜于无。

今年4月,北京三联出了马家辉的《目迷·耽美》,主要是关于香港电影的文字,上下两集,一是《江湖有事》,一是《爱恋无声》。陈升在《关于男人》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Wine,Woman and War, 是男人永远的最爱。”马家辉选择了woman(爱恋)和war(江湖),虽然少了wine,但其实酒精在江湖和爱恋中是如影随形的。在女权主义看来,这算不算男性视角,或者说香港,从根底上看还是男权社会?

其实我是很喜欢香港的,在彼处我看到万恶资本主义的种种好处;而且,这资本主义还略带一点亲切,那里存留着中国传统的东西,这种传统有时比大陆此案还坚固。因而,我喜欢听香港的流行歌曲,喜欢看香港的商业电影,喜欢看香港人写的字。就说说(在)香港的文人吧,年轻的梁文道、陈冠中、马家辉、许子东,不太年轻的饶宗颐、董桥、刘绍铭、林行止、陶杰、蔡澜、金庸、倪匡,还有不在了的黄霑……有的读过长篇大论,有的只是看过只言片语,但总体上觉得他们(当然不是全部)接续了中国五四的文脉,既有国朝传统的根底,又得欧风美雨的洗礼,比我们这边那些一条腿走路的人要通脱,而且有趣。

扯远了,回到马家辉和他的书。马家辉仍然是从《锵锵三人行》上知道的,据说是个元老而且骨灰的嘉宾,现在不时还会上节目,普通话不利索,但这种不利索反倒有种特别的味道,当然根本上是观点啱channel。至于两册书,书名起得都不错,文字也可读,不过内容主要是连我都不陌生的《长恨歌》、《无间道》、张爱玲和王家卫等,要说很多新意就没有了,只能说尚且可读。值得一提的是《爱恋无声》前有王安忆和林青霞的序,王安忆造诣摆在那不用说。让我惊讶的是林青霞,不是说她写得有多惊艳,但绝对没想到能如此自然流畅,文从字顺,感情拿捏也很到位。我想,就算名声在外的才女徐静蕾也未必能出其右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