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我也与三联


粗略算来,我贡献给祖国出版事业的银子应该在五位数以上。想一想一介小民如此奢侈挥霍,简直是令人发中指。

不过买书这事儿有点像吸毒,干开了真的会上瘾。看到喜欢的内容,老是想占之而后快,心想,就算一时读不来,老了总有大把时间可以打发吧,免得到时像周星星所说的“曾经有……”。让人受不了的是,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只要你愿意,总能够找到想要的图书信息。还有更不幸的,居住和上班的地方,旁边就有两家大书店,作案客观条件如此优越,也增加了金盆洗手的难度。何况还有虚荣心的作祟:一本书就印几千册,顶多几万册,全国十几亿人,拥有某本书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买书当然首先看内容。“无机化学”、“优秀员工的五十个习惯”之类的书白送给我都嫌它占地方,前者看不懂,后者我自己可以列出一百个。其次是作者。一个人神通再广大,思想感情大概总是一贯,关注领域基本不会巨变,很难想象徐志摩会扔出鲁迅的匕首投枪,而鲁迅又会写出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所以作者问题说到底还是内容问题。至于书价都是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反正不至于扎锅卖铁就是了。此外就是版本装帧,如果其他条件相若,肯定挑朴素典雅的,这多多少少就涉及到出版社的风格了。

有几个出版社我总是很喜欢的。第一档是北京三联、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第二档是上海古籍、上海书店,此外像辽宁教育、广西师大、河北教育常常也能给人惊喜。

在这些出版社里面,买得最多的就是北京三联了,如果加上他们出的杂志《读书》和《三联生活周刊》,那数目就更大了。像我既非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也没有耕读传家的血统,只不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比较幸运有机会跑出来上学,所以,对于三联书店辉煌的历史全部是后来得到的间接知识。上个世纪末(哦,年代好久远啊)在读高中的那个城里第一次买了《读书》,才知道有三联这样的东东存在。我之知道并喜欢三联,正有许多是因为《读书》这本杂志,包括他们出的“读书文丛”,包括他们的老总范用、陈源、沈昌文,直到后来的扬之水、陆智昌……

今年十月二十六日是三联六十大寿。作为纪念,他们出了一本《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集》,看看里面的作者,我K,太NB了!每一个都是大腕级别的人物,都跟三联有过各种各样的交情。网上有一个人说三联是中国最优秀的出版单位,连“之一”都不加:这个不符合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评论很得我心。中国应该没有另外一家出版社能有这样的作者群吧。此前在《无轨列车》和《人间世》上读过扬之水的“读书十年日记”。又在《上海书评》上读过朱学勤的《旧社会的事》,觉得喜欢,还将其放到博客上。最近还在《书城》上读到黄裳的《我与三联的“道义之交”》。这些篇什就都收在这个集子里。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数了数,里面有一半的作者在三联出的书现在都躺在我的书架上,感觉自己挺有文化的。

极力推荐这本集子,内容好之外,印刷精美、朴素大方,买三十九元,网上有八五折打:干脆把义务广告做到底!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