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0

读郁达夫点滴


初中的时候,一位同学不知从哪里弄来几本郁达夫文集,别人上课偷看金庸、古龙,他却用来读郁达夫。我好奇,于是借来看;可是看不下去。对一个尚且陶醉于汪国真、席慕蓉的温柔乡里的少年,叫他如何去体味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沉沦”?倒是《立秋之夜》《小春天气》《故都的秋》《钓鱼台的春昼》《江南的冬景》之类的散文能吸引我的兴味。后来四川文艺出版社出了一本现在不知道被我丢在哪个角落的中国现代散文集,里面当然收有《故都的秋》。就像一首再难听的歌,听多了你也会琅琅上口;更何况这确实是写秋天的漂亮文章,就算是放在中国汗牛充栋的关于秋的文字里也毫不逊色。所以,当后来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再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都差不多可以背诵了。

然而,我对郁达夫的了解,也就停留在《故都的秋》这个水平上,顶多加上一篇《怀鲁迅》。不过那是通过阅读鲁迅而得知的,里面那句论断广为人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最欣赏的却是最后那一段:“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这是怀念鲁迅最好的文字。

大学的文学史课程里有郁达夫的专章。可是我仍然没去读他的小说,也许是少年时阅读阴影的作祟,一如小时候读不下《红楼梦》,以后就再也不想去碰它了。

去年在学而优看到詹亚园二零零六年八月在上海古籍出的《郁达夫诗词笺注》,拿上来翻了翻又放下去,四十五元的定价稍嫌贵了一点。刚好又看到了陈子善等编、三联书店出的《卖文买书:郁达夫和书》,关于书的书我一向喜欢,而况又是郁达夫的,于是代替了他的诗词笺注而收入囊中。扉页上印有郁达夫《自况》诗句: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喜欢莫名,为其清高里的风流和风流里的无奈,虽不能,然可存想望,有段时间还拿来做博客的签名。书里收的都是郁达夫所作的序跋和读书札记,和豆瓣上一位网友一样,我也喜欢其中《<中国新文学大家•散文二集>导言》等篇。

然而我究竟还是买了《郁达夫诗词笺注》。读管继平的《民国文人书法性情》里面谈到郁达夫。除了里面“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墨迹让我怦然心动,里面提及的他人对郁达夫诗词的评价更激起了我的兴趣。周作人说,民国以来写旧体诗词最好的两个人是郁达夫和沈尹默;对于同样的问题,刘大杰的答案是鲁迅和郁达夫。尽管自己的诗完全是吼出来的,但郭沫若对郁达夫的评价也是切中肯紊:“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正是受了这些人的“蛊惑”,使我下了决心要买来品读。

风流,浪漫,甚至有点颓废,是郁达夫身上浓重的旧文人气息,这种质感正契合晚唐衰飒的气象。所以郁达夫的诗词是真正具有唐诗味道,更准确地说是晚唐风味的。这样的风味可以在杜牧、温庭筠和李商隐的身上找到。尤其是杜牧,郁达夫的诗句正有很多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小杜诗句的地方。郁达夫自己说,今人作旧体诗,只能在说理、使词、排韵、炼句上胜过前人,而意境风骨,则无以过之。不过,郁达夫的诗词就算超不过古人,庶几也相差不远了。就举“曾因酒醉鞭名马”所自出的《钓台题壁》为证,也作为这篇文字的结尾。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没有评论: